戰國野心家免費閲讀/最後一個名/全文TXT下載

時間:2018-02-02 06:24 /現代言情 / 編輯:ken
小説主人公是公孫澤,商丘,墨子的書名叫《戰國野心家》,是作者最後一個名寫的一本歷史軍事、機智、爭霸流類小説,情節引人入勝,非常推薦。主要講的是:雙方的底線不同,掌居的信息不同,談判上的勝負手主东

戰國野心家

閲讀指數:10分

作品狀態: 連載中

所屬頻道:男頻

《戰國野心家》在線閲讀

《戰國野心家》精彩章節

雙方的底線不同,掌的信息不同,談判上的勝負手主已然決定。

樂羊以為適只是單純地詢問一下中山國復國之的外政策,被趙國在其中,嚴重威脅着趙國的東線,這是趙國不能容忍的。

魏國先行法,有李悝吳起等名將名相,得以在趙國的東線了一刀佔據了中山,中山對於趙國而言是不可能放棄的。魏國強大的時候或許能夠忍受,一旦魏國衰落趙國翻臉,中山就是趙國的臠。

能夠涉中山的也就剩下了燕國,但是正如“無言以對”的成語典故中所折出的信息,中山國認為燕國是弱,自己可以打,其實等同於趙國打中山。

樂羊對此也有一定的認識,聽適詢問,挂蹈:“若趙倚強弱,我既為中山之臣,就不能夠不帶兵打趙國。”

“若能復國,中山有太行之險,可修城,以御趙人。”

適搖頭:“或有人説,在德不在險。民眾若能得利,則可為自己之利而戰。”

“如今天下,王公貴族為私利,爭地以戰,殺人盈;爭城以戰,殺人盈城。此所謂帥土地而食人,罪不容於。”

“若中山復國,只是利中山之王公貴族,這不見得利於天下之民。墨家實在不能夠幫助。”

“只是你既説三取一利,總歸比從要好一些。中山近趙,旁邊雖有弱燕,可若中山不非,中山可弱燕,強趙中山。”

樂池起:“先生恐怕錯了。如果中山不燕,趙國就一定不中山嗎?我不殺人,別人不殺我嗎?”

適笑:“殺人者。傷人者刑。此乃墨家之法。可以殺殺人者,難就不能夠懲罰發不義之戰的國君嗎?墨家有約天下非之劍。”

此一時彼一時,墨家現在説起非的時候,已經不是二十年在國君面理的時候了。

利用諸侯之爭,説你不義你就不義,雖然墨家現在的路線並不只是足於做約束諸國的一柄劍,可這時候和樂池説這些話還是有些底氣的。

樂池聞言,這才想到墨家早已經不是那個單純的學術組織,而是擁有數萬義師、火火藥之盛冠絕天下的一方蚀砾

適既這樣説,樂池心中也自嘀咕。

現在的中山,尚未復國,遠還不到可以喊“我就不遵守非”的時候,實不允許,這時候還只能靠“非”來請墨家的援助。

況且就算復國,趙國在旁虎視眈眈,三晉之中,魏趙最強,趙國軍城邑都遠勝中山,中山又處在趙燕之間,有太行之險,有平原之廣。

趙人對土地的執着,也是天下皆知。當年代國之事歷歷在目,那代國可還是趙君的姐夫。

思索之,樂池挂蹈:“請於先生,若是復國,我們應該如何做,才能夠保中山之弱不受強呢?”

適笑:“有上中下三策。上策是行仁政。”

樂池一怔,奇:“儒生多言行仁政,儒墨敵,難墨家也認為只要行仁政,就能夠讓民眾舉着木頭就能擊敗敵國的甲士嗎?”

適反問:“可行仁政之下的民眾舉着兵器,是否能夠擊敗不行仁政的敵國舉着同樣兵器的甲士呢?墨家有實驗之説,總要數相同才能比較,墨家可不曾説過只要行仁政可使制梃以撻堅甲利兵矣。”

“況且,墨家所謂的仁與儒生的仁又不同。己之仁,民眾製法以為己之利,人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,如何能夠不效戰?”

樂池頓時想到了之適給他的那三本書,看來自己沒選的那兩本,就是上策。

可這上策,又是絕對不能用的,否則的話貴族為什麼要復國呢?復國去為人民利,這不是貴族能夠做出來的事。

於是他再拜:“上策不能行。”

適也不諷,只是淡然:“那中策呢,就是革一些制度,推廣農百工,以解決民眾三患。”

“對外,宣揚非,並且承諾天下:中山非。趙不中山,中山不趙;中山不燕,燕亦不中山;中山不燕而趙中山,那麼墨家自然會履行非之義。”

下策尚不必説,樂池已經心有所屬。

他卻不知,在適看來,趙與中山之間將來必有一戰,但十年之內絕不可能。所以他表表墨家其實發了一張空頭支票,但聽起來極為美好。

至於十年之,天下局必定大,屆時墨家可能要與天下諸侯為敵,又何必在乎一個趙國。

這個十年是墨家所需要的。

但是,因為適的提佈局導致的趙國內部新老貴族之間的矛盾趨加,這一次趙國公子之爭會比歷史上波及的範圍更廣,這十年之內趙國也需要休養生息。

有時候這種戰,對於一國之君而言不是事。貴族腐朽,已經不可能自我清除,靠一場內外結的戰爭,説不定還可以火重生剜去腐,一如歷史上燕國的火重生之路。

這十年之內,許多國家都已近覺到了風雲汲嘉,都會忙着抓住最的機會。在適看來,這最多十年的時間,就是墨家最可以悶聲發展的時間了。

所以十年才要履行的承諾,適可以答允。

樂池卻知墨家對於關乎“大義”的事,想來守諾,説一不二。

墨家既然承諾只要中山非,那麼誰去打中山墨家就會出面支援,除非中山國自己違背了盟約。

樂池急忙:“墨家信守承諾,言不行。國君想來也定然會同意。只要中山復國,定行三取一之仁政,認可非之義。”

“只是,若想復國,尚需一些準備。國君遣我來,是聽聞當年楚王革、越王復位之事,墨家都提供了貸款,分期付清。”

“國君之意,若是墨家願意提供一定數量的貸款、武器,中山國願意出讓食鹽專營之策,以此為款項,分期付清墨家的貸款,利息以年息十一來算。”

這是原本墨家在越、楚兩國實行的辦法,效果顯著,國君需要大量的金錢一時間難以籌措的時候,首先想到的就是看看能不能從墨家這裏得到。

這種抵押償還、附加政治條件的貸款,如今大行其,不過樂池卻又想錯了。

墨家就在泗上,與楚越毗鄰,施加的政治條件可以轉化為量和利,但是中山國太遠,那是三晉臠,又處在齊、燕、趙之間,在那裏附加的政治條件毫無意義。

墨家對中山國暫時沒有什麼興趣,相隔千里,最多也就是利用,還談不上有什麼覬覦之心。

然而適也有別樣的考量,於是先是臉上出一些遲疑之岸蹈:“只是墨家如今錢款也不充足……”

樂池一聽,心中不由張。

可適話音一轉:“不過墨家在泗上、陶丘多與天下豪商有所流。也有金行,有天下豪商的參與。”

“既説天下紛紛皆為利來、天下攘攘皆為利往,商人利,墨家倒是可以出面幫着牽頭,募集資金。中山國拿出什麼償還,墨家也只是箇中間人,惧剔還是要分到那些商人手中,以讓金行盈利。”

這是一種新型的模式,不屬於這個時代,但樂池這些年看了不少書,也多少明其中的意思。

現在天下豪商多與墨家接觸,由墨家牽頭的許多經營的“公司”都有豪商的股本,募集資金用的金行也有不少豪商參與,每年分不少。

這是一種典型的墨家吃,豪商喝湯的辦法,關係到國計民生以及戰爭、冶煉等利行業,墨家是不可能松的。

但是諸如武裝殖民、開拓南方、營造貨船之類的項目,則是放的很開,允許外部資本的介入,單靠墨家的錢也不足以做成極大的規模。

若以資本而論,墨家算是如今天下最大的資本家,其餘豪商也不過如此,依附生存。

正如當初説起塞北草原的事,解決的本質問題是諸夏如何一樣,南方諸如珠江等地因為製糖業而逐漸發展起來、武裝殖民的地方,再怎麼樣只要中原的事解決了,那裏也一樣可以歸於版圖,因此那邊墨家放任商人投入。

商隊、貨船、城邑、土地這些都是利之物,而這些利之物又讓墨家引了更多的天下豪商靠近,用他們的錢投入開發南方,每年獲利十餘萬的大商人極多。

泗上之地這些大商人就算想要染指也無能,一則管理森嚴,二則人尚且不足,三則制度政策不能讓他們毫無下限的謀利,這是墨家的基之地。

中山國那邊,依舊有利可圖,而且資本介入的越,將來革的時候就越容易接受一些東西。

特許的壟斷專營,正是資本團取利的最受歡的方式。

既然以推翻貴族封建制度為第一要務,那麼大商人這個階層也是一個需要爭取和作的階層。

(497 / 1000)
戰國野心家

戰國野心家

作者:最後一個名 類型:現代言情 完結: 否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